当前位置: 首页> 商显资讯

“AMOLED 黑马” 和辉光电冲刺港股:在亏损83亿后,发起28亿股IPO,能否翻盘?

时间:2025-10-22 来源: 未知 点击: 144

2025年,全球显示面板行业正经历一轮生死淘汰战。就在此刻,曾被视作国内“AMOLED 黑马”的和辉光电,宣布将通过在香港发行 不超过 28 亿股 H股(港股)进行上市,向外界释放出“补血+国际化”的强烈信号。

这一次,是赌产业重回正轨?抑或是在亏损 80 多亿后的“救场”动作?我们一起拆解三大关键:公司是谁、目前状况怎样、这次IPO背后的玄机。

公司简介:从亮点起家


和辉光电(A股:688538 .SH)是一家专注于 AMOLED(有机发光二极管主动矩阵)半导体显示面板的研发、生产与销售企业。


2021 年5月,公司在中国科创板上市。


根据研究机构数据显示:2022–2024年,以中大尺寸 AMOLED 累计销售量计算,公司在中国居首位、全球居第二位。


公司产品覆盖智能手机、笔记本/平板、车载显示、甚至飞机显示等多个高端应用场景。


可以说,它曾被寄予厚望,站在“国产 AMOLED 崛起”的浪潮中。


当前状况:亏损+延期+债务压力,仍需“回血”

然而,好景不长。以下几个现实数据不得不看:


 亏损严重

2021–2024 年,公司累计亏损约 83 亿元。


2024 年,公司营业收入约 49.58 亿元,同比增长约 63%,看似增长迅猛。但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约 25.18 亿元。


现金流仍为负:2024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 -1.72 亿元。


 募投项目拖延


公司此前从科创板募集约 81.7 亿元,其中约 65 亿元用于“第六代 AMOLED 扩建项目”。


原计划“2022 年12月完工,2023 年达预定使用”,后来延迟至 2024 年12月,甚至又延至 2025 年12月。


截至公布时,该项目投入约 47.26 亿元,仅完成总额的 72.7%。


债务与偿债压力


截至 2025 年2 月末,公司有息负债高达约 163 亿元。


流动比率、速动比率从 2021 年的优于同行,快速跌至 2024 年末的行业垫底。


行业风险:在 AMOLED 领域,一旦产能/技术跟不上,且市场竞争激烈,则容易被边缘化。


此次港股 IPO 看点:28 亿股+背后动机


根据公开资料,和辉光电计划在港股发行不超过 28 亿股。你可能会问:“为什么选择港股?为什么这个规模?”这里有几点值得关注:


“A+H”布局+国际化战略

公司公告中指出,此次 H股发行目的是 “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,增强境外融资能力”。


在国内上市之后,公司希望通过香港市场打开新的融资渠道、提升品牌与行业话语权。


补血+技术升级+营运资金


募集资金用途明确:包括技术改造升级、研发投入、补充营运资金、偿还有息借款等。


在当前亏损+债务压力下,新的股权融资可以显著改善资本结构、减少财务杠杆风险。


 市场预期与定价窗口


虽然尚无最终定价,但公告透露发行股数不超过总股本的 15%。


若能在市场恐慌中获得较好定价,则可能为股东带来“杠杆式”价值回报。


尽管机会不少,但以下风险也不能忽略:


盈利尚未兑现:尽管收入增长,但公司尚未摆脱亏损状态,市场期待其能真正扭亏。


产能与技术更新风险:AMOLED 是高投入、高技术、高竞争的领域。若技术迭代、产能量产不迅速,则成本可能倒逼。


发行规模与稀释风险:发行“最多 28 亿股”意味着现有股东可能面临稀释;市场对增发是否合理会有质疑。


监管反馈:公司已获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材料接收,但在 6 月收到反馈,要求补充说明最近三年技术出口业务合规情况。


行业周期不确定:面板行业,尤其是 AMOLED ,存在景气波动大、产能扩张快、淘汰速度快的特点。


和辉光电的这次港股 IPO,不仅仅是一次融资,更像是一场“能否从亏损深渊翻身”的赌局。若顺利推进、资金及时落地、产能释放得当,它或将成为国产 AMOLED 的一张“底牌”;但若中途受阻、技术产能迟滞或市场继续低迷,则可能成为“高投入难回报”的又一案例。


对于和辉光电的此次港股IPO,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意共同探讨!


商用显示网推出微信公共平台,每日一条微信新闻,涵盖触摸屏材料、触摸屏设备、触控面板行业主要资讯,第一时间了解触摸屏行业发展动态。关注办法:微信公众号“i51touch” 或微信中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,或这里查看详细步骤